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共克时艰】​抗疫科研两手抓,担当责任在肩上

来源:基因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05 13:07:43 浏览次数: 【字体: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在疫情紧要关口,基因中心严格贯彻落实上海市疫情防控政策,以中心党政领导班子为核心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保持高度组织力和果断处置力,领导中心打好疫情阻击战,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所在新虹街道开展网格化核酸筛查工作。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员工恪尽职守做好科研工作,干劲十足,充分发扬了抗疫精神和农科精神。在此期间,涌现出争先服务的抗疫典型,鸣奏起生命至上、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抗疫颂章。

志愿者:连接医民的桥梁、为生命奔跑的细流

基因中心员工宋坤在疫情当前,积极响应九韵城社区号召,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他引导着居民按防疫要求有序到达核酸检测点,查看核酸检测登记码,并帮助居民完成检测;劝导居民足不出户,帮助居民从封控区门口取回物资并送到家门口;人性化服务,帮助老人、小孩登记、检测,并在绿色通道前解答上述群体的疑问。为了全体居民,他的脸上被口罩勒出痕迹,双手被汗水浸泡褶皱发白。而这只是过去15天中每一天的常态,可宋坤无怨无悔。在所有人为抗疫守望相助的伟大图卷上,志愿者宋坤展现出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贡献出为生命奋斗的平凡但伟大的力量。

de9a01739b6e4bfabf977d058aec15c9.jpeg

8319d24044dc48b4b8df9fa33122deac.Jpeg

(右一宋坤)

科研人员:科研前线的探索者,试验田间的坚守者

身为办公室主任,周佩雯要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各项指令,并高效协调各类资源,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中心防疫的铜墙铁壁。随着疫情态势的逐渐升级,各类统计纷繁复杂,不容松懈。周佩雯严格每日汇总《员工健康监测情况表》报至组织人事处,了解员工封控情况。各项信息、督促都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有一次,很晚新虹街道突然通知华漕院区要做核酸和抗原检测,周佩雯随即通过微信、电话统计信息到深夜,即使非常疲惫,也没有一丝懈怠,坚持做好每项工作。

周佩雯还高度关注院内外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关心封控人员物资缺乏情况。她协调庄行、商家和中心平时有合作的农业合作社,为中心职工和学生集中采购物资,保障员工的生活需要。同事们都感动地说道:“打开冰箱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周佩雯就像春风,为疫情之下艰难的员工送去温暖,为中心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蔬菜科研人员,魏仕伟长期奔波在上海各大基地,主动与合作基地对接,走访调研,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当前,中心选育的生菜品种在保障上海菜篮子安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疫情进展,在封控前,他及时为相关企业送上生菜种子,解决企业疫情期间用种问题;针对上海市民存在买菜难等问题,他及时联系相关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联系外省市的供应商,日供蔬菜30余吨,为“菜篮子”尽一份力;同时,他还积极联系相关力量,为华漕院区的员工和封控在单位的学生赠送蔬菜包。他的抗疫先进事迹被“上农APP”所报道。

封控期间,魏仕伟组织了华中农业大学杨长宪教授和中国农科院都市所杨晓博士团队召开“生菜莴苣素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分子标记开发”线上研讨会,同时生菜团队进行了两次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汇报,基础研究有序开展,在NAC基因功能表型鉴定方面取得突破。应用研究上也不误农时,初步完成两大育种基地的选种工作;积极推进新品种在全国生菜主产区的示范与推广工作,抢种金山试验站稻菜轮作示范田,中心选育的“沪芊”“绿如意”和“浩农1号”等品种先后完成定植,确保下一茬次节水抗旱稻八月香可以按计划播种。

封闭期间,魏仕伟负责华漕园区职工、学生和家属等30余人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上传下达院里有关核酸检测的通知,确保人员完成检测。

443ec7df7904431a8509eee883db3ccb.Jpeg

作为一名常住华漕院区的科研人员,廖志刚在封控期间除了坚持开展自身科研工作以外,主动承担起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巡查职责,竭力维护中心正常运转。无论是科研物资的领取发放、仪器故障的检查和排除以及早晚的安全巡检,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希望通过努力,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工作带来的影响。

e56c383c529a4c81bd902997307bdd57.Jpeg

除了上述个人,金山综合试验站和研发中心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家恪尽职守做好科研工作,干劲十足,实现抗疫与科研两不误,充分发扬了抗疫精神和农科精神。

金山综合试验站为满足上海市民在8月份能吃到新大米的愿望,全体人员在部门主任高欢的带领下,克服了疫情下人工和生产资料的双重不足,部门成员齐上阵,开展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的田块整理准备工作。疫情之下绿叶菜供给紧张,金山综合试验站生菜团队当机立断,将新品种研究与保供给结合,加班加点抢茬口,完成了30余亩生菜小苗的定植,在保障科研任务的同时助力绿色蔬菜的供给。

10290713083a41e8a856a3fcbbab358f.Jpeg

 

d726a40553044930ae9297fc16d412ff.Jpeg

基因中心选育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旱优8200”由金山综合试验站组织受让,该交易的组织实施阶段恰逢上海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进入关键阶段,这项工作的对接负责人赵洪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与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及参与竞拍公司对接,悉心指导竞拍演练,保障了该项科技成果交易的顺利实施,并通过了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竞价系统完成报价。这项成果转化是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的一项附加优先受让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也是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受让操作指引(试行)》操作实施的第一例科技成果交易。

9d8c66e192d44392974a6e4a78fedfce.Jpeg

研发中心栽培团队在庄行基地为今年田间试验做准备;实验室孔德艳赶着在封控之前完成南繁检测任务,将结果及时反馈以免耽误杂交计划;刘国兰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南繁基地,则居家办公撰写相关材料;毕俊国积极参与到防疫物资的分发、配送,将物资送到被封控同事小区的门口。

研发中心大部分育种人员均在疫情管控之前就抵达南繁基地。考虑到疫情仍时有反复,为了不耽误播种、插秧及崖州湾节水抗旱稻示范现场会部署安排等任务,以余新桥老师为首的研发中心团队,及时备上不时之需,并在疫情期间坚守在南繁田间,安排各项工作,极大降低了本次上海疫情对科研进程可能造成的影响,确保了南繁科研任务顺利开展。根据海南省疫情发展,全体员工均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核酸检测,为南繁的抗疫贡献力量,南繁育种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面对抗疫和科研双任务,他们充满斗志:“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科学防控下,在大家积极配合,同心协力下,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生活。上海加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