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尽锐出战,“疫”中同行
近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为抗击疫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良种创新与繁育研究室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贯彻服务国家科技特派团行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
3月25日上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召开全体系国家科技特派团行动动员会议,落实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印发的《关于配合做好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有关工作的通知》的会议要求。
科室科技人员宋春艳、于海龙、章炉军、李玉、周峰等科技人员为落实3月25日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国家科技特派团启动会精神,疫情期间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为略阳县、柞水县、商南县、城口县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国家科技特派团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支持 160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中央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决定统筹调配全国涉农科技人才资源,向 160 个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
基地服务,一如既往
2022年是国家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重点年,3月是各地香菇出菇的关键时期,研究室的同志在遵守各地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克服疫情影响,采用长期驻扎基地,在基地中不外出等方式,做好服务基地工作。
3月2-3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带领团队骨干调研河北省阜平县香菇产业发展,实地考察了阜平县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种中心、天生桥镇食用菌核心区香菇菌棒生产企业和出菇大棚,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菌种生产线、菌棒生产和养菌车间,水磨园区出菇基地,食峰食用菌公司菌棒生产流水线及河北国煦生物科技公司冰温库等公司和基地,现场解答公司负责人及企业技术人员遇到的技术问题,并与阜平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及企业代表进行座谈。
团队骨干李玉同志自3月初至今,一直驻扎在河南省卢氏县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液体菌种规模化生产技术指导。
科研工作,顺势而为
为了尽量降低疫情对科研工作的影响,团队提前做好疫情期间科研工作安排,各项科研工作有序推进,针对今年刚入院的研一新生,提前做好“定题”工作,针对今年毕业的研三学生,及时督导论文写作和预答辩活动。目前6名研一学生已经完成了综述报告,5名毕业生进行了论文查重和盲审。
由于小区封控,科室大部分工作人员只能居家办公,科室也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保证科研和防疫两不误。
参加志愿服务,争当抗疫先锋
3月9日,科室党员董浩然同志参加金海街道的志愿者服务,为社区核酸检测及人员出入进行登记引导。
支部书记于海龙同志挂职蒙阴副县长,3月14日,山东省蒙阴县出现确诊病例,全县公职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城区以网格化形式管理,于海龙同志负责第五网格疫情防控及核酸检测的督导工作。
针对上海疫情形势愈发严竣,3月30日,蒙阴县成立上海疫情防控服务队,于海龙同志担任副组长30日晚上从县里出发,31日凌晨到达上海,支援上海市疫情防控及物资保障工作。
4月2日,科室党员姜宁同志参加奉贤区金海街道丰乐社区防疫志愿者,为社区测核酸居民进行测温及身份核验。
研究室学生主动承担所大楼一楼和二楼的安全巡查和卫生打扫工作,为疫情期间所部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保障提供保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