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共克时艰】微光成炬 同心抗疫--组织人事处支部党员抗疫事迹

来源:组织人事处 作者:郑妍 发布时间:2022-04-13 10:29:41 浏览次数: 【字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组织人事处支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双报到”“双报告”完成率10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尽职尽责的“守护人”

上海这波疫情来势汹汹,但早在疫情初期,院疫情防控小组的“资深成员”——机关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组织人事处副处长陈建林同志就已迅速反应。他严格按照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每日实时发布国内及上海本土疫情动态及相关防控要求,实时更新全院因疫情影响被封控隔离人员的情况。为了能够掌握疫情防控的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加班加点,汇总各单位上报的疫情数据,为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每当疫情出现紧急情况时,他总能第一时间按疫情领导小组研判结论,向全院职工发布最新疫情防控通知。

3月9日,我院一位学生被告知为密切接触者,陈建林同志在收到上报信息后马上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启动该学生密接人员及次密接人员排摸工作,并根据密接类别落实相应隔离管控措施。同时,他快速用官方、准确的信息,及时回应职工关心的问题,引导广大职工科学应对,有序做好自我防护,做到舆情正面引导。3月11日以来,为配合市、区的管控政策,他积极与属地街道主动对接,形成有效联动机制,把我院职工核酸检测、抗原筛查工作落实到位。为摸清人员底数,他认真细致地核对人员信息,确保院区内所有人员一个不落,应检尽检。院区被封控后,他成为华漕院区疫情防控紧急联系人,创建“华漕院区疫情防控沟通群”,保持与新虹街道的密切联系,及时做好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安排,使在院职工的检测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开展。

在居家隔离期间,陈建林同志的爱人--我院园艺所吴雪霞研究员,主动请缨,承担小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工作,从这对抗疫夫妻的身上,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那就是“舍小家为大家”。

d8e6e7f8600f47cfb969b59225c2df46.Jpeg

 b3859498c0314d9594a32a08701d63d6.Jpeg

封控小区的“热心人”

“请小区所有人员足不出户,除做核酸和紧急情况外,不要走出家门。”这是花亚梅最近最常说的一句话。组织人事处劳资主管花亚梅,在同事眼中是那个专业又敬业的“花大姐”,在邻居眼中是热心又负责的“巡逻员”。因为疫情,她居住的小区有18栋楼已被封闭管理。而她的爱人,为了完成建设浦东地区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吃住在一线,两夫妻已经许久未能见面。即使这样,她依然毫不顾忌地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小区巡逻队的一员。巡逻的工作可不是听上去那么简单,而是要集引导员、情报员、心理疏导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遇到小区里没有居家隔离的居民,她耐心劝导,做好政策解释;遇到独居老人,缺少生活物资、必备药品,她怀着爱心逐一详细登记,联系志愿团队帮忙解决;遇到老人情绪不稳定,低落崩溃,她用同理之心耐心疏导,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党组织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除了巡逻的工作,花亚梅还积极联络,为志愿者购买防护物资出力,用她的行动,传达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信念。

平日不善言辞的花大姐,在4月3日,看到全国各地支援上海的医务人员赶来的消息,激动地发了一段文字:每看到那些支援的队伍不顾安危信心满满地赶来,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就不自觉地流出......”这是一名基层老百姓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恩和感谢,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发自灵魂深处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体现。

c664871275194c13aaecb6b45a277b06.Png

948ac21279bd4b12875bce5f936b2027.Jpeg

抗疫、工作两不误的“小蜜蜂”

组织人事处的范晓芬同志是地道的上海人。新冠疫情暴发,浦江边上,她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为了守卫家乡,她第一时间在“先锋上海”进行了党员社区“双报到”,并主动请缨,到村委会报名参加了社区封控期间的首轮抗疫服务工作。在抗疫的同时,她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做到抗疫工作两不误,勤劳小蜜蜂的特质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村里首轮的封闭管理期间,范晓芬同志主要负责村里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并参与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维护和扫码任务。在开展抗原检测期间,村里年纪大的老人不会操作,范晓芬同志主动承担起指导工作,挨家挨户,现场演示,指导村民有步骤地完成抗原测试。在一次集中核酸检测扫码服务时,筛查出两管异常结果,经过再次核酸排查,确认其中一管即为范晓芬同志所在组的村民。作为近距离密接者,这次志愿服务加剧了她感染的风险,但凭着严密过硬的防护措施,她与病毒擦肩而过。此次危险的经历并没有吓倒她,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继续抗疫服务的信心。在后续的志愿服务中,她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村民微信群,完善沟通机制,提升抗原检测试剂盒安全发放,做到无接触配送;视频指导实际操作,确保不漏一人,检查结果可回查复核。

3月初,正是全国研究生复试的阶段。范晓芬同志负责我院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联合招生与学生管理工作。她秉承疫情不能耽误考生的信念,在复试录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多次在晚上7点至以后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并持续工作到凌晨。她克服了缺少在线面试设备的困难,充分发挥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保证工作”的拼搏精神,通过积极沟通协调面试导师、调试设备,试运行等环节,保质保量在线完成了研究生第一志愿的招生工作。4月1日后的复试调剂工作更加复杂。为保证调剂名额的充分利用,确保优秀考生和导师的无缝对接,范晓芬同志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回复调剂学生的咨询邮件,最高每天达200封,同时每天平均接听咨询电话60余人次。

正是这位勤劳小蜜蜂一个又一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保证了我院联合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正是她积极投身家乡疫情防控,构成了守卫家园安全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位勤劳的小蜜蜂真正做到了抗疫、工作两不误,双到位。

d7bae248575c4d5eafe45f8d6ed02ca3.Jpeg

26825d00364e4201a90139708213312b.Jpeg

 

疫情就是命令,组织人事处处长刘红是“定盘星”,统盘处室思想和工作全局, 90后党员董小涵是“值班员”,在院区封控期间坚持上班,稳扎稳打,做好上传下达。处室全体党员随时待命,与全院党员一起,共克时艰,静待花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