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举行青年科技人员线上学术报告会
4月的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职工在居家办公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落实市防疫要求,配合做好抗疫工作,另一方面居家期间及时总结和凝练科研成果,坚持防疫与工作协同并进。通过线上学术交流的形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做到“防疫科研两手抓,防疫科研两不误”。4月14日下午,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举行了2022年所青年科技人员线上学术报告会(第一场)。畜牧兽医研究所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成员及4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本次交流会。
会上,李欣博士做了题为“组学数据挖掘及畜禽遗传评估概述”的交流报告,介绍了牛精子的变形机制和选择指数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圆形精细胞变为长形精细胞,最终变为成熟精细胞的过程以及基于BLUP法评估育种值、精子变形期间的调控网络、核心调控基因以及母牛的综合育种值排名。构建了精子变形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泛素化等调控过程以及宁夏地区母牛选择指数,为促进精子正常高效生产,充分挖掘种公畜繁殖潜力,提升冻精使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徐皆欢博士做了题为“PINK1-PRKN通路泛素化调节冷冻猪卵母细胞线粒体自噬与代谢”的交流报告,介绍了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在猪种质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与现状。阐释了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因线粒体机械性损伤及钙超载,引起冻后卵母细胞氧化应激及发育能力丧失”的技术瓶颈问题;分析了自噬激动剂在提升卵母细胞冷冻效率中的应用前景以及PINK1-PRK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参与猪卵母细胞氧化应激调控的机理;构建了猪卵母细胞冷冻后泛素化修饰调节模型和探究了其对线粒体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影响,为蛋白翻译后修饰调节剂改善猪卵母细胞冷冻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在此次交流会中,科技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容,增添了报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所学术委员会老师对报告人表现进行点评,并给予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和建议。参会的科技人员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既加强了对不同团队工作的了解,又听取了许多科研新思路,开拓视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线上学术交流报告会,不仅加深了各研究团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开拓视野及学术氛围,更鼓舞大家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