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抗疫先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机关青年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英雄出吾辈,逐浪踏清波!在上海疫情进入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几乎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作出努力,这其中,就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机关青年的身影。
在党组织号召下,机关青年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向村居委报到,就地转化为社区志愿者,疫情面前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充分展现了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组织需要在哪儿,岗位就在哪儿
沈晓晖 科研管理处处长
为了贯彻落实院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两不误的要求,沈晓晖同志周密细致落实与市农业农村委对接汇报市科技兴农项目申报,工程中心评估、先行县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产业技术体系启动等重要事项和科研项目申报、日常管理、验收等工作。
在上海疫情之初,他配合市经信委和闵行科委第一时间将一批核酸检测设备运送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前线。为了最大限度不耽误院科研工作,他组织开设了“共克时艰丨线上学术活动汇总”专栏;组织各所、中心摸排防疫期间急需到基地或院区工作的人员名单和紧急的科研试剂耗材需求,为科技人员解决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在协助社区居民做核酸检测、运输物资之余,他主动向独居老人和保安赠送大米、猪肉和棉被。他还建立起社区物资团购群,联系对接市农展馆蔬菜鱼米之乡保供稳价通道和光明农发集团,团购了355份绿叶蔬菜、8.05吨海丰优质大米和光明牛奶、光明鲜鸡蛋等。近期青浦茭白上市,他积极联系对接清美集团,第一批15吨茭白已运到清美。沈晓晖同志在社区志愿者工作和自己的本职工作之间架起有效桥梁,既让居民吃到平价安心食品,又畅通了农产品生产者的销售渠道,他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组织需要在哪儿,我的岗位就在哪儿”。
干部带头 守土尽责 主动担当
杨尊秋 行政管理处副处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今年上海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杨尊秋同志率先垂范,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3月9日晚突发学生外出密接,在院疫情领导小组紧急部署下,他第一时间赶到奉浦院区指挥协调,做好抗疫各项工作,直至深夜。在得知奉浦院区封控的第一时间,他收拾行李入住院区。在封闭的40余天里,他全力以赴,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以高度的责任心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确保了奉浦院区核酸检测、食堂保供、垃圾清理、安全检查、紧急就医、药品采购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充分展现了青年干部的担当和风采。
不仅是下“一线”,还是上“火线”
陈晨 组织人事处
4月11日,陈晨作为志愿者加入闵行“火眼实验室”,被安排为实验室样本中心组长,负责样本接收、分发和复核,还要负责与管理部门、援沪医疗队、华大基因公司等方面沟通,做好样本信息报送等。
病毒检测工作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日夜不停。她们60多人被封闭在实验室和旁边的酒店里,每天要穿着厚厚的三级防护装备,带上三层手套,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作为小组负责人,加上人手短缺,她比别人下班更晚,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她负责的小组日平均完成样品处理2万份以上,没有出现过一例错误。
不是无所畏惧,只是选择坚守!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像陈晨同志这样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党员,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不做基层志愿者永远不知背后的艰辛
杨晓春 党政办公室
杨晓春同志的一天在维持秩序、外场叫号、辅助居民申请核酸检测登记码中结束……前期,社区防疫因为防护用具还没有到位(只有普通口罩和乳胶手套),面对3838人的核酸检测,他也曾犹豫过,“但穿上大白的那一刻,我就像穿上了战衣,既兴奋又光荣。”他说。
参与社区抗疫期间,他见过清晨4点半忙碌的居委,也有在大雨中站立7个小时的经历……四月上旬,杨晓春联合几个热心志愿者为居委提交了一份疫情期间组建应急保障队伍的提案,并推动建立了各楼栋微信群,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面对有着4000多居民的小区,志愿者也有心酸和不被理解,其中的委屈都被疲惫后的一顿饱餐所稀释;当然,工作中也有暖心瞬间,有邻居送来热乎乎的咖啡、凉爽的可乐这些特殊时期“硬通货”,给忙碌工作的志愿者加油打气。
志愿者的工作没有结束,心中的光依旧闪耀。辛苦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晓春们”还将继续携手抗疫,发挥自己的作用,传递爱,为社区加油,为上海加油!
信访主管用实际行动讲好抗疫故事
纪检监察室 高建
“邻居您好,我是小区临时党小组的党员志愿者,请问您最近生活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帮助?”社区党组织在了解到是高建同志拥有丰富的信访工作经验后,特意将慰问小区高龄老人、重症病人、独居老人等重点关注群体,对困难居民进行心理疏导的工作委派给他。
在担任志愿者工作期间,高建先后承担了物资运送、秩序维持、快递登记、物资消杀等任务。刚承担消杀工作时,家属还不理解,觉得孩子才9个月大,老爸的糖尿病又比较严重,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义无反顾,“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是中途退出,岂不让人笑话机关干部没有担当只会动嘴?危险的工作就得党员冲锋在前。再说了,消杀岗穿大白带面罩,另加勤消毒,不会有危险的。”他说。
志愿服务期间,他坚持为民服务,不叫苦不叫累,踏踏实实做好小区邻居的“贴心人”、居民快递的“安全卫士”。他说,穿上大白很自豪,等我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要把我们的抗疫故事讲给他听。
党旗下,社区里,在“大白”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王维君 成果转化处
4月1日,浦西全面封控第一天,王维君同志换上“大白”,投入防疫抗疫服务工作。她被分配至小区抗疫工作的“核酸检测保障组”,主要承担为全小区居民核酸检测的信息采集登记核对记录工作。此外,她还主动支援楼道上门排查,发放抗原自测试剂盒,查验居民自检结果。当得知哪儿有急需人手的工作她都主动顶岗:引导核酸检测等候有序排队,一遍遍提醒居民准备和打开核酸码,老年人备好身份证;告知当天核酸是单人单管的“双捅道”,还是混检的咽拭子;耐心解答居民关注焦点疑问,安抚化解焦虑不安情绪。她主动了解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及时送去关心和慰问,她为邻居送去自家大米、自制水饺、面粉、蔬菜、调味酱、酒精、湿巾等物资,为邻居解决难题。她主动联系农场,组织邻居团购,目前已为156户提供团购服务,累计金额18003元。
身边随时隐藏着危险,不时有邻居确诊,她心中的害怕陡然而生,但一想到既已开弓就无回头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身为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在紧要关头、危急时刻,绝无后路可退,唯有勇敢坚强,挺身而出,做名冲锋陷阵的战士,严防死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本色与使命担当。
一名院区守护者的抗疫笔记:聚微光 战疫情 守护花开
党政办公室 张榕
得力于有效的防控措施,相较于外面,院区一直很安全,后勤人员不辞辛劳,保障一日三餐供应,让大家不为温饱发愁。“作为留守院区的一员,我想我很幸运。”张榕说。
三月以来,张榕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思考着如何更好发挥宣传媒体这一“利器”,为院战疫情、保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中,她深感讲好我们上海农科人共克时艰的故事是她的责任与使命。她与宣传工作小组同事一道,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希望用这些有温度、有故事、有现场的内容,留住感动,传承信念,让每一位战疫情、保科研路上的身影被记住。截至目前,发布我院近期抗疫相关稿件100余篇(院门户网站70余篇,院微信公众号30余篇),制作并发布8条短视频,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全院职工战疫情、保科研注入了温暖和力量。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些文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家社会单位和企业对相关文章进行了转载。
此外,疫情期间她分担了院用章办理业务,为疫情期间保障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再尽一份力量。
疫情的“倒春寒”,抵挡不了春天来临的脚步。张榕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只我们都能在危难时刻显身手,勇于担当,胜利终会属于我们!”
“95后”小“团长”在行动
钱怡遥 财会中心
“团长”,这是一个在此次疫情封控中高频出现的新词。
面对未知的封控期限和小区居民多元化的物资需求,“95后”团员钱怡遥主动担当起小区“团长”的身份。从一开始的蔬菜、干货等居家必备物资,到后来,他利用年轻人信息收集快、采购渠道广的优势,开始为邻居采购水果、牛奶、面包、拉面、坚果、饮料……
“团长”的工作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却耗时耗力,因为团购人数多,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首先要发出团购链接,在反复提醒确认大家都已提交团购订单后导出团购数据,经常因为群里消息太多看到头昏脑胀;到货后,要仔细检查送货人员核酸证明和健康码,根据纸质供货单进行数量清点,清点完毕后经过2次消毒方可进小区;通知团购的邻居到指定地点取货,并再次核对每一单具体内容,如有质量损坏等问题还要进一步转售后服务,直至合格商品送至邻居手中,单次的团购才算完成。邻居抱团的暖心和忙碌的工作构成了他的日常,他的热心、耐心、细心感动着邻居,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钱团长”。
疫情下,“小钱团长”们倾注自己极大的精力投入换回社区居民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堪称封控管理中的一大“功臣”。
以上,只是农科青年积极参与抗疫的一些缩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奋战在抗疫和科研一线,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一点点的努力和坚守汇聚成喷薄向上的正能量,一次次的奉献和担当凝结成全院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心。守“沪”平安,我们在行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