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畜牧兽医研究防疫科研两不误
自3月中旬以来,畜牧兽医研究所在上海新冠疫情日益严峻的形势之下一方面积极落实院防疫要求,配合做好抗疫工作,另一方面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持重要工作不停工,防疫和科研协同并进。
科技人员实施居家办公,积极整理科研材料、分析科研数据,撰写文章,期间全所科技人员共投稿57篇,其中SCI 投稿23篇;已刊出论文10篇,其中SCI 5篇。张莺莺副研究员在影响因子为4.599的Frontiers in Genetics上发表了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 into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Regulatory Network in Postnatal Developing Subcutaneous and Visceral Fat of Bama Pig;孙玲伟博士在影响因子为4.546的Toxins上发表的Comparative Cytotoxic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Deoxynivalenol, Zearalenone and T-2 Toxin Exposure to Porcine Leydig Cells In Vitro。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科技人员还利用居家期间编写专业书籍,在编书籍6本,其中主编5本。蔡旋博士受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在“学习强国”网站完成并发布畜牧类科技名词“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风味剂”“饲料常规分析”“养分能量比(NCR)”的释义工作。
同时,充分利用居家时间较灵活的优势,积极开展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居家期间已邀请院外知名专家报告8人次,分别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生物医学研究所叶承金博士“Reverse genetic research of SARS-CoV-2”、中国农业大学侯卓成教授“鸭基因组进化与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我国地方猪种资源的窘境与未来”、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二级岗教授“猪基因组育种新技术开发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周玉传研究员“精子成熟的调控及其应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李文良研究员“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调控宿主成分促进自身复制的机制”、华南农业大学邓百川副教授“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华中农业大学李文涛教授“猪腹泻冠状病毒入侵和致病机制研究”。科技人员踊跃参会,活跃了学术氛围。各团队也不定期开展组内交流,进行文献交流、梳理和推进本年度项目重点工作、汇报项目推进情况等,始终保持科研工作的思维在线,为保障疫情结束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储备工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