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动态>详细内容

第十一届中美“生鲜食品链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高峰论坛在我院召开

来源:科研管理处 作者:季浩 发布时间:2018-10-29 09:22:00 浏览次数: 【字体:

10月25日上午,由我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美“生鲜食品链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高峰论在奉浦院区开幕。来自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UGA)、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UMD)、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AU)以及中国台湾海洋大学(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NTOU)、上海海洋大学(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OU)的2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副院长赵志辉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质标所所长周昌艳主持。

蔡友铭代表我院致欢迎辞。他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全球共同治理世界食品安全共性问题已经成为共识。在未来,签署全球食品研究协定,持续开展深入的科技交流,将促进中美双方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实现国际合作共赢。我院非常期待与各研究机构积极合作,一起结出丰硕的“全球共治”的果实!

美国乔治亚大学农业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塞缪尔·帕杜(Samuel Pardue)教授高度赞赏了我院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的推动作用。他同时对青年科技人员应对食品安全的挑战提出了期望。

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和食品科学系主任罗伯特·杰克逊(Robert Jackson)教授回顾了“六方合作”的历史。六方的联合研究和亚美间的交流项目,推动了学科合作,提高了全球化食品资源研究的成绩。

美国奥本大学王易芬教授强调,通过合作,以六方的资金进行资助,使得学生和青年科技人员得以有更多机会交流学习、开展合作研究。希望通过此次峰会继续破除困难,深化合作交流。

台湾海洋大学生命科学院食品科学系副主任陈太源副教授和上海海洋大学李佳乐副校长分别在会上致辞,表达了加强六方合作的意向。

本次会议还进行了中美六方合作意向书的签约仪式,蔡友铭代表我院,签署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美国乔治亚大学合作协议”等多项协议。

本次峰会围绕中美生鲜食品链中风险因子的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开展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前夕召开本次中美高峰论坛,推动了六方国际合作深度融合,对我院加快多边、多领域创新协作,全面融入全球化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会的还有我院国际合作办公室、质标所、畜牧所、生态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科技人员。

 

 

a7066521a87842e3a61e7b26d0a76cc7.Jpeg

70788b9ef0e0413c93364d7d3f994a40.Jpeg

d1118188c1b24906866f34b94a6b31d0.Jpeg

c46ce49256e246be81b175106838ef3c.Jpeg

0053c5487c524a0eade1812f86d20102.Jpeg

a5f581ed3d2c4a8ea77ce459ed651281.Jpeg

b947e7a5f5684273976a9dc24e120317.Jpeg

da92ce89bd5e49b9b82e747de684d195.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