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重大课题《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年度总结会顺利召开
12月16日,基因中心余新桥研究员主持的863计划重大课题《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年度总结会在安徽合肥顺利召开。基因中心龚丽英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黎志康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的余四斌研究员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徐建龙研究员作为专家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等十五个子课题参加单位汇报了2018年度的课题进展。
课题实施以来,以龙粳31、龙庆稻3号、空育131、云资籼42、合系41、成恢9348、川106B、旱恢3号、SAGC-4、沪旱1B、黄华占、绿旱1号、9311、福恢676、桂恢1561等不同生态区优良亲本为受体,核心种质和野生稻为供体,通过大量杂交和连续回交,构建导入系群体15个。同时,针对抗病虫、耐盐碱、营养高效、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绿色性状对导入系群体进行了大规模重复筛选和鉴定,获得高世代株系数约2.4万份;建立绿色性状特别是节水抗旱和氮磷高效利用大面积鉴定与展示基地,为全国水稻育种提供节水抗旱、营养高效基因资源。以旱恢3号、福恢676、旱恢37、0412、空育131、秀水123、黄华占、沪旱1B、绿旱1号、C3301、中9B、沪旱1S等常规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为改良目标,聚合绿色性状基因,获得含两种绿色性状以上恢复系新种质376份,三种以上252份;鉴定含两种绿色性状基因的不育系11个;32个组合(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联合体试验;12个新品种通过不同省市审定。可按预期完成课题五年目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