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种业发展项目《优质早熟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有机栽培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3月18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邀请专家对我院作物所吴书俊研究员主持的上海市种业发展项目《优质早熟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有机栽培示范》进行了验收。
为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上海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上海早、中、晚熟水稻品种搭配种植的合理布局,上海市种业发展项目“优质早熟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有机栽培示范”[沪农科种字(2017)第1-2号]实施三年以来,创制优质早熟核心种质10份,通过建立分子聚合育种技术体系,结合品质鉴定和抗性鉴定技术应用,育成了2个优质早熟国庆稻新品种“沪早香软1号”和“光明早粳”。其中“沪早香软1号”食味品质突出,口感香软糯,2018年获“上海国庆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通过示范推广已成为上海郊区两个主栽国庆稻品种之一,并已成为“鲜优早-上海新大米”、“崇明两无化-国庆米”、“北湖国庆米”、“崇明大米-昕百农”“侬家粮匠”、“贤城美谷”等上海地产知名品牌的专用国庆稻品种,获得良好反响,2019年产业化应用面积达到近万亩。
项目实施近三年来,优质国庆稻新品种有机栽培示范累计达到2620亩;绿色生态栽培示范累计达到13387亩;辐射推广面积累计达到3.5万亩。针对国庆稻新品种还制定了配套有机栽培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各1份;形成优质早熟稻米储藏、保鲜、加工和包装技术规范1份。实施期间还组织了有影响力的示范现场考察会和优质国庆稻米品尝推介会16次以上,协助打造地产优质国庆稻米品牌7个,优质国庆米2019年年销量达到4080吨。
专家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会议验收,认为通过该项目实施,带动了上海市郊整个国庆稻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国庆稻主栽品种集中、配套绿色生产技术优化、产加销一体化能力提升的良好局面,也促进了上海地产优质大米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专家组一致认定该项目圆满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将相关内容持续深入研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