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生态所承担的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应用基础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22年5月30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承担的重点攻关应用基础类项目“稻田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协同控制的WDR品种潜力挖掘及机理研究”(项目编号:沪农科攻字(2016)第6-3-1号,2016-2021)项目验收会。因疫情原因,验收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周胜研究员的工作汇报,审查了相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质询。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并且验收材料完整、详实、规范,符合验收要求。验收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并对后续研究与成果申报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该项目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共同完成。经过5年的项目实施,明确了不同抗旱等级WDR品种(系)在水旱条件下的产量特性;研究了旱优73等3个抗旱等级WDR品种在不同水肥模式下的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排放规律与协同减排效果,构建了以WDR品种为核心的稻田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协同控制新型稻作模式;形成了D-WDR稻田甲烷高效减排关键技术,并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阐明了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成与排放机制;基于DNDC过程模型首次评估了D-WDR模式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种植区域的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协同减排潜力;明确了该新型稻作模式生产全过程的碳足迹。项目实施期间,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申请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形成《基于WDR品种的稻田温室气体与面源污染协同减排技术规程》1份;报送生态总站“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关键技术”1份;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10余次,并在第六届亚洲低碳国际会议(ICLCA20)上组织了节水抗旱稻专场报告会。
自从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该项目研发的D-WDR稻田甲烷高效减排关键技术在水直播旱管条件下甲烷减排率>70%,旱直播旱管条件下甲烷减排率>90%,减排效果比国际水稻所推行的AWD技术更好且更稳定。项目组于2019年、2020年对安徽省大面积推广WDR品种的甲烷减排效果进行了研究评估,结果表明,和传统淹灌稻田相比,D-WDR模式可减少9成以上温室气体排放,每年可减少51.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该研究结果受到新华社等媒体关注并做了相关报道:“节水抗旱稻减排潜力大:可为稻田生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支撑”;另外,该研究亦受到国际同行关注,被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联合发布的《Opportunities to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from Global Agriculture》(全球农业甲烷减排机会,2021)收录为2个稻田甲烷减排创新案例之一。随着2021年10月联合国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甲烷为代表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日益受到重视,该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将为我国农业领域甲烷减排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