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荣获五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主持会议。本次会议共授予自然科学奖28项、技术发明奖43项、科技进步奖224项。我院获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生物所唐雪明研究员领衔完成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现场速测效应分子创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基于效应分子生物学解析和灵敏度倍增的快速检测技术理论。依据该理论,发明了一套效应分子创制技术,研制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简便、灵敏、稳定的现场可视化检测产品,已在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现阶段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基因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灶长研究员领衔完成的《石蒜属、菊属及茶花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与种质创新》项目率荣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先创建了石蒜和菊花的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体系,建立了菊花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和石蒜属、菊属和茶花的田间基因库保存技术,选育出茶梅优良品种"飞天玉",在国际山茶协会完成新品种登录。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林果所叶正文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沪油桃系列”优质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以早熟、优质、大果和低裂果率为主要目标,持续开展了油桃新品种的创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沪油系列”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上海及我国南方地区油桃产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园艺所陈幼源研究员领衔完成的《甜瓜新品种“哈密红”、“红绿早脆”和“绿天使”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大大缩短了新品种选育时间,培育成集抗病、耐热和耐贮藏等多种优良性状集一体的甜瓜新品种。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质标所邢增涛研究员领衔完成的《三种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采后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基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蟹味菇、灰树花和白灵菇三种新型食用菌,建立并推广应用了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采后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提升了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保障了单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生物所唐雪明研究员领衔完成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现场速测效应分子创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基于效应分子生物学解析和灵敏度倍增的快速检测技术理论。依据该理论,发明了一套效应分子创制技术,研制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简便、灵敏、稳定的现场可视化检测产品,已在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现阶段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基因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灶长研究员领衔完成的《石蒜属、菊属及茶花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与种质创新》项目率荣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先创建了石蒜和菊花的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体系,建立了菊花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和石蒜属、菊属和茶花的田间基因库保存技术,选育出茶梅优良品种"飞天玉",在国际山茶协会完成新品种登录。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林果所叶正文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沪油桃系列”优质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以早熟、优质、大果和低裂果率为主要目标,持续开展了油桃新品种的创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沪油系列”早熟黄肉油桃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为上海及我国南方地区油桃产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园艺所陈幼源研究员领衔完成的《甜瓜新品种“哈密红”、“红绿早脆”和“绿天使”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大大缩短了新品种选育时间,培育成集抗病、耐热和耐贮藏等多种优良性状集一体的甜瓜新品种。
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质标所邢增涛研究员领衔完成的《三种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采后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基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蟹味菇、灰树花和白灵菇三种新型食用菌,建立并推广应用了工厂化栽培食用菌采后保鲜与品质控制技术,提升了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保障了单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