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服务>详细内容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学实践工作站(第二期)开学典礼暨基础课程学习启动仪式在华漕院区举行

来源:科技兴农办 王维君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2 15:46: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1月20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学实践工作站(第二期)开学典礼暨基础课程学习启动仪式在华漕院区会务中心二楼举行。在工作站对接的崇明青少年活动中心、青浦高级中学、基因园、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践点负责老师的带领下,来自本市75名高二学生参加了全天的实践活动。会议由科技兴农办科普主管、园艺学实践工作站副站长王维君主持。上海市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科技兴农办主任、园艺学实践工作站站长谢祝捷,市总站安排前来全程听课专家、上海市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学典礼。谢祝捷站长介绍了我院整体概况和专业分布及承担为农民为市民科普服务情况,鼓励学生投身园艺学科学实践,实现学有所成。郁增荣主任为全场参会学生和20多位随同家长明确了实践工作站的实施内容和运行管理等任务要求,以及此项工作是市政府支持项目,并将列入学生个人综合测评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多思考多创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体验,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当天启动了基础课程学习,生物所副所长刘成洪副研究员讲授“中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选题、实施与写作”,向学员们介绍了科学探究意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开题报告、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较全面的授课内容。生物所吴潇副研究员作“转基因专题”科普讲座,宣传对转基因的正确认知。基因中心楼巧君副研究员讲授“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与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介绍仪器设备的认知、实验试剂配制、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课后,由基因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龚丽英和生物所副所长刘成洪分别为学员作现场介绍和科普讲解,全体学生参观了基因中心和生物所实验室。

自2016年开始,市教委和市科委整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校内外联合,跨界别联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首期“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目前已在全市设立25个工作站,涉及化学、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光学、纺织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海洋科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环境学、园艺学等多学科、多专业领域。每个工作站下设4个实践点,全市共有100个实践点。每个工作站每年接纳100名左右的高二学生进站实践,辐射2000-3000名学生。

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和实验基地齐全及科普资源丰富等优势,首期我院实践工作站安排专家团队共66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为指导教师,并配有相关辅导员,共辅导总站分配进站实践的来自崇明、奉贤、青浦、松江、嘉定和闵行等郊区21所中学的74名学生进站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开展了“不同储存时间和温度鸡蛋新鲜度变化规律及对种蛋孵化的影响研究”、“树叶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指示大气污染的研究”、“清洗方式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影响研究”、“神奇的细胞——利用大麦小孢子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利用分子技术检测市售农产品转基因成分”、“乙烯在柿果催熟中的作用机制与配套技术”、“不同节水抗旱稻品种的组培体系建立及超低温保存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评价水稻的抗旱性”、“调查上海市民最喜欢的大米品类”、“魔都野生大型真菌多样性及资源利用”、“唇形科薄荷属植物比较形态学及其分类学意义”等15个学生课题研究实践。让每一位进站实践的学生在一学年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课题任务,以特色培养课程体系作为内容主轴,同时辅以科普讲座、科普教育基地参观等互动活动形式。其中包含8课时的基础性课程和32课时的研究性课程,共计40课时学习。课题完成以后,对各位进站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我站的黄诗涵等5名学生荣获首期市实践工作站优秀学员。

 2017年在前一期实践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能力提升”项目(二期),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学生对科学的好奇探究,课题研究倾向于学生兴趣点和社会关注点,发现身边生活蕴藏的科学原理,拓展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夯实学生创新知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创新行动。二期工作站招收90多名学生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进站学习,设立11个学生研究课题。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将课题分配和自选课题相结合,在导师和辅导员指导带领下进入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