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服务>详细内容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调研上海基地——赋能上海市特色淡水鱼产业发展

来源:生态所 作者:袁泉 发布时间:2022-09-09 08:50:0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产业体系加强体系内外联合,整合智力解决产业关键问题的指导思想,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试验站联合体系岗位专家积极开展产业问题调研,助力上海特色淡水鱼产业发展。2022年9月2日,养殖设施与设备岗位专家刘兴国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渔机所)、鳜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专家赵金良教授(上海海洋大学)、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姜启军教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站站长周文宗研究员(上海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李名友教授及相关团队成员共同前往崇明区陈家镇裕安养殖场、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产业需求调研。

24b561532bd34391b546ee21ee881bb0.Jpeg

崇明区陈家镇裕安养殖场采用立体化渔光互补方式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水上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水下进行水产养殖,占地面积3180亩,其中水面面积2265亩,当前主要养殖品种为淡水鲈鱼、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其中淡水鲈鱼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70%。

f123481f0de048d4ba84814aea9167e8.Jpegad215bb5572c48369e8a26272c7e429d.Jpeg

上海梓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桢向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渔光互补项目工程设计概况,带领众专家现场介绍了鳜等鱼类苗种繁育设施建设情况、鲈鱼养殖模式,养殖尾水处理及存在的问题等。朱永桢表示,鲈鱼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水质调控,当前主要依赖于微生物调控,但水体从外河(水源)到池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如何降低亚硝酸盐、氨氮含量,保持水质稳定、预防疾病是养殖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刘兴国介绍了双方就循环水养殖、数字化养殖设施设备合作情况;姜启军及团队成员详细调研了鲈鱼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赵金良及李名友分别介绍了各自在鱼类育种领域的研究方向,可为企业提供育种方面的技术指导;周文宗介绍了上海站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并代表各位专家表态支持企业发展特色淡水鱼产业,针对企业提出的各项问题,联合体系专家积极提供技术服务,保障上海特色淡水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c1c6520b1e8a481994779e8dcc48bd0e.Jpeg

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9月,总面积3500亩,现推广有稻鳝生态种养模式。专家团队现场考察了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双方就进一步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特色淡水鱼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提出了新的愿景,拟进一步加强合作。

d3985e2a904c4b9c8e9f6531936475c4.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