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基因园分会场科普活动圆满结束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农业科技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9月15-23日期间,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华漕院区开展了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科普开放日活动。本次科普活动服务高素质农民。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了“基因园”科普品牌的影响力,加深了科技与民众的互动交流,并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的传播范围。
本次开放了基因园科普馆、转基因科普馆和鸡蛋鉴别、大米品鉴、灵芝产品展示5个集中展览,邀请科技工作者作基因知识科普报告,现场邀请观众体验打稻和碾米等制作过程,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吸引了多年龄层参观。
科普面向生活
基因园分会场设置多种活动将农业科学知识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解答生活中的疑问,促进科普走进生活。
鸡蛋是否有“真”“假”之分?如何判断鸡蛋是否新鲜?各种颜色的鸡蛋营养成分是否有不同?在鸡蛋鉴别和展示区,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在灵芝产品展示区,一棵硕大的灵芝吸引了众多目光,讲解员介绍了灵芝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功效。
节水抗旱稻作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代表品种“旱优73”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类型。今年在金山,“八月香”早已开镰收割,展示厅内米香四溢,其来源正是这个沪上第一镰,其米质受到现场参与品鉴市民的一致好评。讲解员向市民介绍了不同品种的特点、烹饪方法等知识。
科普面向大众
基因园知识科普、转基因知识科普、鸡蛋鉴别知识讲解、大米知识讲解和稻穗脱粒体验、灵芝相关产品介绍、基因资源知识讲座,各类活动精彩纷呈,针对不同年龄层关注的焦点而设置,注重民众的体验感受。从理论知识到体验实践层面帮助大众了解农业科技最新进展,近距离体验农业科技和农业知识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转基因馆VR体验装置、稻穗脱粒机、碾米机等丰富了民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在了解转基因知识和大米制作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在基因园内,参观者可以通过实景模拟、沙盘等多种形式了解基因知识。参观者被展板的知识吸引,听讲解、做知识小游戏,互动性强。线上多种视频也针对不同年龄层而设置,吸引火热观看。
科普面向未来
科普不仅服务当下,更要面向未来。科普不仅服务当下,更要面向未来。本次系列科普活动帮助参观者通过场馆参观、品鉴展示、动手体验等形式加深了对农业科学的认识,为公众献上一场内容丰富、双线并进的农业科技盛会,探索丰富“基因园”科普活动品牌内涵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范围。同时本次科普活动展示了节水抗旱稻这一符合国家需求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科技成果,这一成果在未来将为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球水稻“蓝色革命”发挥重要作用。广泛普及科技成果在未来国家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民众科学认知和科技发展协同并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