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绽放四十年:从历史传承到创新引领,上海花卉产业书写中国现代园艺新篇章

来源:东方城乡报 施勰赟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5 10:40: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第二十七届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其中,上海市花卉协会40周年特展的展厅尤其引人注目。多个品种的朱顶红如火焰般绽放,层层叠叠充满活力;株型硕大的高山杜鹃在光影中摇曳生姿,各色当季鲜花与历史影像交织,勾勒出上海花卉产业四十载的壮阔画卷。从明清时期的市井花市到当下的科技赋能,从传统种植模式到与国际接轨的设施栽培,上海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引领中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41e9334e1b334c17bfbceb157d13f8ea.Jpeg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工厂的产业革命

2010年世博会如同一剂强效催化剂,推动上海花卉产业以年均40%的增速腾飞,涌现了一批从事花卉生产和科研的企事业单位,在花卉资源引进、保存、规模化繁育及新种质资源创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组数据对比图揭示着栽培技术升级给产业带来的巨变:1980年至2019年,上海花卉栽培面积增长15倍,鲜切花与盆花产量翻越20倍。数字背后,是科技创新对传统农业的颠覆。

“过去种花看经验,现在靠的是‘数字大脑’。”上海市花卉协会会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蔡友铭介绍道,如今的上海花卉基地中,香石竹、菊花等种苗通过“三圃”育苗体系实现机械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育苗全流程的智慧工厂化高效育苗,组培室ERP管理软件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品质的动态展示,实时监控百万株幼苗生长,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促成栽培、抑制栽培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菊花、郁金香、百合、朱顶红等花卉目标花期精准调控,让各个季节都有丰富的花卉品种。此外,通过完善花卉生产设施设备,建立智能温室肥水循环控制系统,提升产品整齐度、优质率和成品率,实现花卉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上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特色花卉资源开发利用,同时对花卉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新品种引进与自主栽培和不断创新的高效生产技术,推动了上海花卉科技的迭代升级,累计选育花卉新品种超百个,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50余项——从朱顶红种球脱毒技术到彩色马蹄莲反季节开花方案,上海正以“实验室创新”重新定义“春华秋实”。

7d4fcd3c0ecd4962a7a1d7cc3211c6a5.Jpeg

花漾文化:是城市人的精神滋养,也是花农的财富密码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产业的骨骼,文化浸润则是其灵魂。上海市花卉协会的四十年发展,如同一幅动态长卷呈现上海花卉与市民生活的深度交融:1997年第四届中国花博会首次市场化运作,长风公园30万游客见证“以展促产”的消费热潮;2025年“花开上海”迎春花展联动云南,实现“云花入沪”产地直销,3天吸引10万市民体验“家庭花艺师”角色;周浦花海、金山“花开海上”生态园,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花卉旅游、康养衍生品年产值突破5亿元;叮咚买菜“鲜花频道”上线首日销量破10万束,夜间花市、园艺课堂让“买花如买菜”成为都市新日常,花艺美学逐渐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海既是国内外花卉贸易周转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花卉消费中心。在上海花卉协会的引领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花卉产业正在不断获得更为多元的发展。

55e8ccc080aa4c6d8ce381bea4ef430d.Png

“花卉不仅是商品,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花卉团队专家拿起一款藏红花面膜介绍,崇明区庙镇永乐村通过“水稻—藏红花”轮作模式,亩均产值超3万元。上海药材公司将其延伸至美容领域,开发西红花面膜,让传统农业跃升为“美丽健康产业”,带动1600亩协作基地农户增收。百合粉、石斛饮片、山茶精油等一系列精深加工花卉衍生产品和赏食两用花卉的开发应用,正让花卉从观赏品升级为“健康刚需”,成为都市生活消费新型健康礼品,融入了居民日常生活,带动产业附加值大幅度提升,不仅满足市民大健康需求,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花卉产业样本。而每年60余场主题花展、社区园艺驿站以及松江“云间卉谷”为代表的乡村花卉综合体,实现了花卉产业从单一种植向观光旅游的发展,形成“花卉+文旅”生态圈,让“花文化”从城市地标渗入街巷阡陌、沪郊大地。

历史积淀:从市井花田到国际舞台的百年脉络

上海花卉的基因里,镌刻着“中西交融”的独特印记。从明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的45种花卉,到清乾隆年间浦东凌家花园的商品化种植,再到开埠后中国第一个现代花卉园艺新品种康乃馨的诞生,上海花卉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节点上。20世纪30年代,梅陇乡的康乃馨、彭浦的菊花盆栽已名扬远东;1985年,中国首届国际花卉展在上海植物园举办,荷兰郁金香与本土牡丹同台竞艳,正式拉开中国花卉产业国际化的序幕。同年3月,上海市花卉协会正式成立。由此,开启了上海花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上海花卉的“创新基因”加速释放。

e8b85c144b6c4baf85075a00ca0392a5.Png

1993年,中国首家中日合资花卉企业虹华园艺成立,鲜切花出口实现零的突破;1997年,中荷花卉园艺培训中心落地,郁金香种球国产化技术从此生根;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以日均百万盆花卉的“城市妆容”,向世界展示中国园艺的科技与美学实力。2020年,《上海市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出台,明确花卉产业是“美丽产业”“富民产业”,是服务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四十年间,上海从“三大花乡”到“两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格局,带动云南等花卉主产区崛起,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流通的全链条竞争力。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创新之城。花卉消费既是上海这个城市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卉产业也是助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板块。”蔡友铭表示,花卉协会将充分用好上海市花卉产业技术体系的协同创新功能,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科研跟产业的提升相结合,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化的花卉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为推动全国花卉产业和花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