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摄影家走进马桥又冉基地:抽象镜头续写千年农耕文脉
六千年前,闵行马桥先民在此刀耕火种,奠定上海农耕文明基石;六千年后,闵行摄影家再次踏上这片“上海之本”的土地,在现代田园中以光影为笔,解读千年农耕的抽象遗韵。
近日,一场以“溯古融新”为主题的摄影创作活动在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点——马桥又冉农场举行。
本次活动由抽象摄影学习研究会主办,闵行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帆、上海交大摄影协会陈铭教授、马桥知新会高叶锋秘书长、抽象摄影学习研究会13位成员参与。在研究会郑新会长主持下,摄影家们深入阡陌田园与科技大棚,聚焦作物生长的肌理、光影变幻的线条,用镜头解构平凡、抒写想象,探索抽象摄影的艺术边界。马桥又冉农场黄丽平总经理全程陪同介绍,上海市农科院马坤专家亲临奇异南瓜大棚作学科讲解。
马桥又冉农场,这座占地1500余亩的有机基地,其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培育的30余种赏食兼用南瓜成为创作焦点。“丑小鸭11号”的奇异造型、“金佛手”的绚丽色彩、“癞头梨2号”的抽象肌理,不仅刷新了大众认知,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农业成果,更成为艺术创作的丰富源泉,完美诠释了科技与田园的交融。
闵行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帆在活动中强调:“这不仅是摄影实践,更是一场摄影艺术与农耕文明的深度对话。镜头捕捉的不仅是作物形态,更是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