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蒙阴蜜桃”产业发展,市农科院专家团贡献“上海智慧”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岗位团队叶正文研究员、周慧娟研究员带队赴山东蒙阴考察指导“蒙阴蜜桃全产业链技术”。
考察团一行在本岗位采后处理与保鲜贮运技术示范点——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蒙阴蜜桃采后商品化处理与保鲜贮运”为主题召开座谈会。双方就采桃后商品化处理智能化程度低、仓储能力不足、长期冷藏导致的品质下降、长期冷链物流技术瓶颈(海运20d以上)、冷冻保鲜后解冻技术、蜜桃种植品种过多等问题开展讨论。
会上,团队与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桃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冷链物流技术”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其间,考察团一行先后赴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桃种植基地、蒙阴县郭元富家庭农场、蒙阴县裕果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蜜桃电商基地、莲汪崖黄桃交易市场,就团队选育的“锦系列黄桃品种”在蒙阴的表现,蒙阴蜜桃采后分级、包装、预冷、冷链运输及桃市场动态等进行现场交流和指导。
山东蒙阴是革命老区,9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曾经是沂蒙山区的深度贫困县。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种鲜食桃,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全县蜜桃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量26亿斤,为我国产桃第一大县。1993年,蒙阴县开始引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晚熟黄桃“锦绣”;2006年以来,又先后引进团队“锦春”“锦香”“锦冠”“锦园”“锦花”等不同成熟期的鲜食黄桃品种。2024年,全县“锦”系列黄桃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值18亿元,给蒙阴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叶正文研究员、周慧娟研究员带领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与蒙阴县果业发展中心合作,连续多年在上海西郊国际果品市场开展“蒙阴蜜桃”的品牌推介工作,使“蒙阴蜜桃”在果实分级、包装、内在品质提升、减损增效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销售量占整个上海市场销售量的50%左右,拉动了蒙阴果农种植蜜桃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近年来,团队与蒙阴县人民政府,蒙阴县果业发展中心,蒙阴万华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金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代表性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助推“蒙阴蜜桃”销售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等地,损耗率低于10%。此外,团队针对21天以上长期冷链物流(陆运+海运)导致果实果肉褐变、糖酸比失调、芳香物质丧失、抗病性降低等问题,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形成的“蒙阴蜜桃长期冷链物流技术”助推“蒙阴蜜桃”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损耗率低于15%,提高了品牌国际影响力。2022—2024年,通过技术助推,累计实现国内运输70万吨,技术辐射出口果品2000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