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上海将建国际藜麦创新中心
----破译全营养密码,科技赋能藜麦新未来

来源:上海科技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5 12:56:31 浏览次数: 【字体:

得到过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肯定的“全营养明星”藜麦,不仅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其氨基酸配比非常均衡,且膳食纤维含量高、升糖指数低,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糖尿病、麸质过敏和体重管理等人群。此外,藜麦富含的皂苷、多酚、生物多糖、多肽等功能成分赋予其增强免疫、抗氧化、调节血脂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在功能性食品领域也同样潜力巨大。

上海虽非藜麦主产区,但具有藜麦健康产品消费的巨大市场需求和政产学研联合的强大科技支撑,即将迎来科技赋能的关键时刻。7月22日,“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这一国际合作平台将正式在沪启动,并召开首届藜麦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合作国际研讨会。该平台将依托上海强大的科技与市场优势,联合全球力量,共同推动这一兼具超级营养与顽强生命力的农作物开启现代产业新篇章。

尖端育种技术攻关,破解全球性产业瓶颈

传统育种效率低、易穗发芽、加工中皂苷苦涩味难除、专用精深加工设备匮乏等问题,都是目前处于产业起步阶段的藜麦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对全产业链进行科技创新突破发展,成为该平台的“发起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第一命题”。

该平台的建立更像是藜麦产业化的顶层设计,为藜麦的技术及产业发展奠定战略方向。“借助这一平台,我们能够实现有组织的科技协同创新,并系统性整合政、产、学、研等产业化全链条资源。这种整合将主动贯通产业链各环节,有效破除藜麦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瓶颈,从而加速产业整体发展。”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刘成洪研究员表示,该院一直在藜麦领域持续攻关,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寻找藜麦产业化迭代升级的“破局”之路。

近些年,农科院团队将成熟的大麦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基因编辑技术引入藜麦研究,加速藜麦品种改良进程。“我们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加速培育耐盐碱品种,拓展边际土地利用;同时攻关穗发芽抗性,这是全球藜麦主产区雨季收获时的‘痛点’。”刘成洪介绍。

在加工端,团队成员郭慧敏博士深入解析皂苷致苦机理,为品种选育(低皂苷种质)和加工工艺双路径“脱苦”提供科学依据,并探索超微粉碎、生物发酵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之路。

然而,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适用于藜麦特性的精深加工装备仍是短板,亟需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克。

构建国际科技共同体,重塑全球藜麦创新链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具备极强的耐旱、耐寒、耐盐碱能力,对发展节水农业、提升边际土地利用效率、改良沿海滩涂盐碱地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所长施标表示。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藜麦,现已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种植国,主要种植于内蒙古、河北、青海、新疆、甘肃、山西等冷凉、干旱或高海拔地区,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国。通过该平台,上海将紧密联动玻利维亚、秘鲁、智利等原产国的藜麦科研机构,实现优势互补。

“南美国家拥有最丰富的藜麦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本地适应性育种经验,是我们的‘资源宝库’;而我们先进的分子育种和食品加工技术,可反哺其产业升级,”刘成洪表示,“这种合作不仅是资源互补,更是技术共享与能力共建。”

该平台还将携手南美主要的藜麦生产国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制定产业标准,将中国技术嵌入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促进藜麦种质资源的安全保护与高效利用,推动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品种选育,并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双向赋能模式不仅破解种源“卡脖子”风险,更使上海成为连接原产地与全球市场的创新枢纽,辐射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上海方案”。

科技赋能都市农业,打造健康产业"上海样本"

上海虽非主产区,却凭借超大城市消费市场、顶尖科技资源与国际化优势,成为藜麦产业创新的“策源地”与“应用场”。

“目前,针对上海高成本土地和市民对‘鲜而美’蔬菜的需求,我们正在推进藜麦苗菜智慧化生产。”刘成洪介绍说,“我们选育营养丰富、口感柔嫩的藜麦苗菜品种,在崇明、金山等地建立基地,发展设施农业,直供本地‘菜篮子’工程,为上海市民提供口感佳、营养全的藜菜。”

此外,依托上海食品加工企业的高标准与创新力,以及联合瑞金医院等临床营养研究资源,开发以藜麦蛋白粉、低糖面条、功能性饮品(如降脂降压潜力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创制精准营养的健康食品。“在保健食疗方面,藜麦活性成分不仅具有显著调节血脂功效,还能提取抗炎成分,用于慢性病的预防与调节。这种‘医学+农业’跨界融合模式,如今已吸引了十余家上海食品企业深度参与。”

“体验过我们产品的市民已有上千位,市民品鉴反馈很好,觉得藜麦清香味美,是全面补充营养的优质选择。”刘成洪说。

一粒小小的藜麦,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开发边际土地、促进人类健康的宏大使命。即将揭牌的“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是科技赋能、全球协作、产业升级的枢纽。它将以尖端育种技术解锁藜麦的高产优质潜力,以精深加工技术释放其全营养价值,更架起连通中国与藜麦原产地的创新桥梁。

施标坦言:“市场对高品质健康食品需求旺盛,但我们需要专用品种和稳定工艺支撑。平台整合产业链,正是破题关键。”这精准对接了上海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和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定位。

当上海智慧遇上全球资源,这颗“营养黄金”的产业之光,必将在科技赋能下照亮更广阔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中心的揭牌期间,还将“亮相”首批合作研发的新品种及深加工健康产品供市民体验。

1b33b6f7924245529cab8ef1e5f3169e.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