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成立
在中国与拉美国家携手推进“五大工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之际,为加快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深化中拉藜麦国际合作,推动藜麦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7月21日—23日,本市召开藜麦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合作国际研讨会,共绘全球藜麦产业发展的新蓝图。
今天(7月22日),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藜麦创新中心”)在会上揭牌成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将依托该平台,联合国内外优势团队,围绕藜麦种质创新、产品精深加工与高质化利用等关键环节,力争3—5年内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赋能藜麦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
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秩通表示,藜麦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上海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农业科创策源地的重要实践,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开放合作、共创全球产业新未来的重要使命。市农业农村委将持续关注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支持中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围绕藜麦种源科技创新、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方面开展原创性研究与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表示,藜麦作为全球营养与生态价值兼具的作物,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将提升我国藜麦科技与产业化水平,也为中拉农业合作拓展了新空间。
市科委副主任黄红表示,藜麦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上海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打造全球藜麦创新策源地的重要平台,标志着上海在藜麦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期待各位嘉宾在这个高水平的国际平台上,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共同为全球藜麦产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表示,藜麦创新中心是市农业科学院继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成立的第二个国际合作平台。期望藜麦创新中心从打造产业发展策源平台、打造国际合作的开放平台以及打造多元创新的协作平台上下功夫,用好上海大市场、国际化的优势与资源,加强系列研究、开展多元化合作,通过资源与市场协同、产品与消费市场对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促进藜麦产业迭代升级、健康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地区的粮食作物,具有突出的营养价值与生态适应性,近年来已成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赋能边际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农业资源。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赋能藜麦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国际藜麦中心执行主任Jesus Equise Mamani,国际藜麦中心顾问、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委会荣誉会长任贵兴,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委会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秦培友以及来自玻利维亚市立圣西蒙大学、秘鲁阿尔蒂普拉诺国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院的教授、学者,共同围绕“藜麦种质与技术创新”“ 藜麦营养与产品研发”“ 藜麦市场与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研讨,分享学术研究成果。
现场还设置了藜麦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市农科院与上海传奇臻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贺寿食品有限公司、上海裕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研发的藜麦系列产品,藜麦咖啡、藜麦奶、藜麦蛋糕、藜麦饼干、藜麦速食粥等各类加工产品让参会人员看到了藜麦产业发展的无限潜能。
会后,与会人员还共同参观了合作企业上海汇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加工设备等。
本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共同承办。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