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遇见农业科技 礼赞金秋丰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邀请多国驻沪领馆领事共赴秋实

来源:上海科技报 陈怡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9 14:12:37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9月17日,以“科技赋能农业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上海农民丰收节(奉贤分会场)活动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启幕。

好看、好吃、好听,“把丰收搬回家”

  当天下午,来自斐济、保加利亚、柬埔寨、老挝、波兰、塞尔维亚、多米尼加、马来西亚、越南、捷克等国的驻沪领事走进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一路观赏无人农场、高标准生态农田,观看机械化收割场景演示。巧妙融合农业与艺术、科技,通过精准的彩色水稻定位种植技术“绘制”出的稻田艺术画引得嘉宾们驻足赞叹。在设施绿叶菜无人驾驶生产技术体系演示现场,多台小巧的智能机械协同作业,从绿叶菜起垄、播种、悬翻到收割,全程实现无人化操作,每小时可收割1.5亩“新夏青6号”鸡毛菜的高效和环保,也让来宾们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科技创新引导新消费、新营养和健康理念,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是上海市农科院近年来的重要工作方向。在中外来宾进行交流的阳光大棚里,市农科院林果所都市农业康养景观团队布置了“阳台微农场”和“屋顶农业生态系统”,果蔬、花卉搭配书桌椅等简洁的家具和由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团队与上海市农科院都市农业康养景观创新团队合作,包含稻田里丰富自然声景的疗愈音乐,在棚外绿色草地的掩映下,合成了一种类似宜家的好看、好吃、好听氛围,带来一抹夏日的清凉。灵芝康茗茶、苦瓜茶、口感番茄、猴头菇脆饼等品鉴食品则让“把丰收搬回家”的理念变成了可触摸的场景。林果所研究员张亚丽表示:“希望以最小的阳台单元为起点,逐步扩展到屋顶、社区花园、城市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品尝功能性植物,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疗愈。”

  据上海音乐学院项目团队成员许源介绍,这部跨界融合的作品由上海市科委“科艺疗愈·声动未来”项目支持,专门为9月23日中国第八个丰收节而设计创作。作品融入了真实植物电波采样,让自然原生律动成为旋律基底,打造“科学化、个性化、场景化”的音乐疗愈服务体系;同时搭配细腻的合成器音效与温润的原声乐器,构建出舒缓且富有生命力的听觉氛围。

  创作团队旨在以诗意的方式呈现技术之美,用艺术的语言诠释科技的温度。在声场设计中,上音人工智能疗愈重点实验室专门在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真实录制的鸟鸣、雨击树叶、植物生长振动等微录音采样与经过数字化处理的α/β疗愈波频相交织。其中,弦乐、木管乐器与合成器音色作为艺术化的情感载体,既重构了雨后森林的生命力场域,也实现了跨物种的频率对话。通过声波物理刺激与艺术审美体验的双重通路,该音乐作品既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谐振环境,也能带给聆听者沉浸式的自然疗愈体验,实现人与植物在韵律中的双重舒缓。

中外农业合作将带来双赢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向来宾介绍,作为上海农业科技创新的先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秉持开放合作的姿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的优秀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不仅致力于将世界各地的先进农业科技和理念“引进来”,丰富自身的科研视野和实践,也积极推动院里的农业科研成果“走出去”,服务全球。上海市农科院现拥有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建立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与比利时公共健康研究院建立的“中比真菌毒素标准物质联合实验室”、与“一带一路”国家越南的多所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的“中越农业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今年刚成立、总部位于玻利维亚的中国(上海)藜麦创新中心4个国际联合科技创新平台,已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所农业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际项目,每年派出约百人次科技人员赴海外交流学习,来访的外国专家人员达到约200人次。这些合作对于促进上海市农科院发展科研事业和助推科技成果服务全球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各国驻沪领馆的外交官们展示上海市农科院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探讨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

  记者在现场遇到波兰共和国驻沪总领事亚当·布拉尔赤克,他对品鉴席间的茄干情有独钟,称赞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推出了更加关注市场需求的定制化高质量产品,并表示波兰农业也正需要这样的技术革新和销售新思路。据他介绍,现在波兰的很多农场主都是大学毕业的,他们对环保、销售都有所了解。“设想一个从大学农业专业毕业的少数民族农民在经营农场时,是不是会把过去自己在家乡喜欢种植的作物变成一种受欢迎的农产品?”亚当·布拉尔赤克认为,未来,中外农业从业者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方式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在合作中,双方会鼓励彼此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双赢。

  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赵志辉告诉记者,全球南方国家对上海的智慧农业特别感兴趣。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