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信息>详细内容

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赴上海市农科院调研并走访专家

来源:基因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07 14:02:44 浏览次数: 【字体:

 2月5日,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调研,走访慰问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和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顾卫红研究员并进行座谈交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徐伟林接待来宾。区科委副主任郑良明,区科协副主席施华青,办公室、成果转化科、普及部和华漕镇科信办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基因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龚丽英书记主持会议。

徐伟林对闵行区科委长期以来对农科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了耕地和种源农业,我们要高度重视种源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未来农科院要进一步加强与闵行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普等方面的合作。

座谈会上,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代表中心汇报了科研进展。他说,基因中心本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接轨世界,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与技术基础”的宗旨,主要从事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创新与研究利用。共保存93科360种22余万份种质资源,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利用,共提供资源利用8万余份(次)。中心系统地进行重要基因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利用,以节水抗旱研究为重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发展节水抗旱稻的理念与策略。在理论上研究水稻节水抗旱的遗传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在应用上培育集高产优质、节水抗旱、抗病虫、耐盐碱、易栽培等多个绿色性状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并建立基于节水抗旱稻的绿色栽培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中心育成的包括籼、粳、杂交和常规四个系列的节水抗旱稻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面积种植,其中,籼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73获全国食用优质米金奖,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系杂交稻。节水抗旱稻已走出国门,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展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心成立18年来,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顾卫红汇报了她领衔的团队在西瓜、南瓜和菜用大豆等新品种选育方面的业绩。目前,该团队选育品种30余个,均通过国家或省市级审(认)定,在全国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主持育成的‘双色冰淇淋’、‘金莲’、‘申抗988’、‘申蜜968’、‘抗病948’、‘黑津’及‘黄晶’等7个西瓜新品种陆续实现成果转让,累计收益1325万元,其中,‘申抗988’以800万元品种权价成功转让,创目前国内大宗瓜菜单一品种之品种权转让价最高纪录。

李丽主任对基因中心的种质资源工作和节水抗旱稻的科技成果赞赏有加,对顾卫红老师培育的西瓜品种高度肯定。她指出,民以食为天,农业关系民众的基本生活,疫情之下农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此要高度重视种源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她表示:一是闵行区科委一定会支持种源农业的发展,针对闵行区耕地资源较少的现实情况,闵行区希望能够得到农科院、基因中心等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支撑,走好精品农业的发展道路。二是希望农科院和基因中心继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闵行区科委也将做好相关的服务和对接。三是在科普方面,要把有影响力的科普基地做大做强,整合本区科普资源,主动对接指导本区科普基地建设。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青少年的心里。

华漕镇党委副书记黄璐表示,农科院和基因中心等农业科研单位为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直以来,上海市农科院和华漕镇不仅党建联建,科技上也紧密对接。农业科技的普及,农科院有资源,希望深入到青少年的课堂,开展一些开放性的科普教育活动,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小立志科学研究。

院成果转化处处长周昌艳,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陈亮出席座谈会。

 


 

532a5c1ffe394c9d8e94cb92888848db.Jpeg

 

de2de1684e284ac99c88d940e096333c.Jpeg

 

329eb7f207b54a5a8a1cebbcf7fe77e4.Jpeg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