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信息>详细内容

我院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科研管理处 作者:刘娅琴 发布时间:2021-11-12 14:15:0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加强“十四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度上半年启动了国家农业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增补工作。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等激励的角逐,我院谭琦研究员成功当选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周文宗研究员当选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其中谭琦研究员当选首席科学家,是我院科技人员首次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是我院在国家层面农业科技创中的重要突破。

谭琦研究员领衔的食用菌团队,在食用菌资源收集、理论研究、产业推动及平台建设上均处于国家领先地位。主持建成国内最大香菇种质资源库及多层级评价体系;首次证明香菇先导核的存在,创建“非对称杂交育种”理论,育成“申香”和“沪香”系列品种;首创“设施制棒生态出菇”模式引领香菇生产的转型升级;先后成功组建“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出口食用菌优良菌种标准化繁育中心”“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菌物分室”“上海市天然药用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和上海市科研平台。

825826f27f6d4ef494e71dcf334e4e7b.png

e0f9f6a6ef8143ee8c452ff6b31bc375.Jpeg

周文宗研究员带领的水生动物课题组是我院“小众”团队,此次成功进入国家产业体系是对团队多年来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团队核心成员从事特种水产品养殖与研究工作30余年,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团队发明的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和黄鳝工厂化育苗技术,辐射到港、苏、沪、鄂、徽、豫、浙、赣、川、鲁、辽等省市,实现新增产值累计逾10亿元,指导生产基地每年供应上海黄鳝市场30%份额;开创稻-鳝-鳅共作模式,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辽宁等地建立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面积在5000公顷以上,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获得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0bdb6a64612c4900ac0436409d96b9a3.Jpeg

1ed6831e5a42406481a26b7d497daa4e.Jpeg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3位科技人员参与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另11位分别是6位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杨立勇(油菜)、郑洪建(玉米)、蒋爱丽(葡萄)、查丁石(大宗蔬菜)、黄启忠(肉鸡)、王惠影(水禽),和5位岗位科学家:陈明杰(食用菌)、叶正文(桃)、陆瑞菊(大麦青稞)、杨长锁(蛋鸡)、何大乾(水禽)。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原农业部、财政部于2007年启动建设,聚焦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食用菌等50个主要农产品组建了50个相应的体系,集合了全国800多个科教和企事业单位的2600多名专家进行科技攻关,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优势科技力量,联合协作解决产业重大问题。实践证明,产业体系对于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科技协同创新,切实推动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国家 食用菌 建设 体系 科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