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科技支撑抗疫情 科技服务在行动
目前正值农业春耕备耕关键时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上海市农科人助力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更不能停歇。
目前,正是疫情最吃劲、春耕育秧和抢种保供的紧要关头。在贯彻落实院党委疫情防控与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统筹推进方针下,成果转化处和科技兴农办积极组织各基层单位,充分利用和拓展线上对接服务渠道,与我院在九个涉农郊区的乡村振兴挂牌示范基地和专家工作站、示范村等积极联络,以共建金山科技先行区建设为重点,线上播放春耕指导科技视频课程,联络解决诸多基地生产技术问题,主动推介院新品种保障供应和新技术指导,积极作为、尽力解决和满足对接基地困难和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疫情在前,服务有我。全院各所相关专业团队始终心系农业生产一线,为全市涉农区全力做好稳产保供和春耕备耕,确保蔬果产品质量安全,为百姓吃到新鲜充足放心蔬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始终做到有指导,有关心,有回应。线上调研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农业主体面临种源缺口和种源质量,农药和肥料等生产物资的配送,基地生产、销售及产销对接等诸多问题,我院各团队专家纷纷提出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开春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先后共对接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基地137个,示范村45个,专家工作站14个,全院44个专业团队(课题组)分别展开了300多次技术指导和对接,协助开展鲜食玉米育种栽培、水稻前茬绿肥种植、西甜瓜育苗坐果、青菜抢种等蔬菜栽培管理的春耕备耕和保供抢种工作。
作物所水稻中心协助上海百农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解决了1200多亩国庆稻种源及“沪软1212”种源供应等需求缺口问题。疫情下蔬菜物流保鲜技术、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包装技术尤为关键。作物所农产品保鲜加工团队为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提供了保鲜技术和冷链构建流程、稻米及果蔬包装袋优化提升、水产品物流配送风险与应对等方面的方案与技术指导。
园艺所的耐热青菜、结球甘蓝、特色营养花菜、速生芹菜等14个品种列入上海市2022年蔬菜主导(潜力)品种推荐名单,为当前郊区抢种保供提供直接种源支撑。
园艺所有关专家团队通过线上方式,指导上海鲜绿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种植基地开展西瓜新品种的苗期管理、整枝、肥水管理、授粉坐果等农事活动;帮助其中2家基地联系办理车辆通行证;指导“黑津”等品种西瓜的销售和宣传工作;指导上海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基地开展番茄、茄子、南瓜、小冬瓜等育苗定植,以及叶菜、苦瓜、菜用大豆等的播种生产;助力市郊各类保供蔬菜的应急生产,帮助基地开展莴笋、甘蓝等收获蔬菜的应急销售。
林果所有关团队、课题组通过微信电话方式与各个基地联络,为奉贤区蜜梨和桃等5个示范村、2个专家工作站及13个合作社开展坐果情况调研、询问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工作,按基地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联系农资保供,送农药到村里基地,使农户完成当前植保工作和阶段重要田间工作。
食用菌所育种室团队分别对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星秀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崇明嘉灵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企业及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导与线上讲座培训;帮助上海崇明嘉灵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灵芝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产量15%。栽培室团队为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进行栽培生产技术指导,解决生产原料问题,保证了抗疫期间食用菌企业保供生产稳定,并为物流运输以及菌菜搭配保供等方面提供咨询。在服务上海食用菌产业企业保供“菜篮子”的同时,作为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科技帮扶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县的牵头单位,产业体系还积极开展线上技术服务,部署指导对接全国食用菌产业。
基因中心优质生菜技术服务推广团队,一方面指导青浦区重固镇春昌合作社、星辉蔬菜合作社(奉贤海湾)等市内基地田间本地生菜种植,解决生菜生理病害问题;另一方面,为解决疫情期间市民蔬菜物资短缺,主动联系金山区廊下镇光明村浩丰集团市外基地,每日调运生菜50吨到上海。
疫情期间,我院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不忘服务市民。生物所和林果所等同时列入中国农学会科技支援服务总队科普兴农分会成员单位,积极发挥了我院科普教育主力军和主阵地的作用。
作物所、畜牧所急市民所虑,分别为封控在家的市民提供蔬菜保鲜和伴侣动物饲养指南。质标所相关团队对接了解示范基地和村的科技需求,为今后科研同步服务市民和三农探索方向。相关所(中心)专家还依托我院市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的科普平台,线上指导全市十多所一百多位高中学生居家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向上海市有关部门推荐八名科技小达人。
疫情面前,我院农科专家们努力作为,力所能及地帮助上海市郊合作社解决实际难题和需求,积极服务农业,做到抗疫生产两不误,工作不断、计划不乱。未来农科专家将持续发挥我院品种技术在春耕备耕保供抢种恢复生产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提升我院品种技术的覆盖率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影响力,助推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