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征文】疫情冲锋下的多重角色
3月份疫情突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同事们在坚守科研岗位的同时,化身成为采样员、信息员和安全员,披坚执锐、攻坚克难,为上海抗疫和农业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索玉娟:社区检测小助手,主动担当
核酸采样工作是危险的,熟练掌握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索玉娟同志在4月初得知小区需要辅助采样员及帮助独居老人抗原检测,与丈夫商量轮流照看家中小孩后,她向居委会亮党员身份,主动承担起这两项任务。1100多次地拆棉签、贴标签,手麻了、累了从无抱怨,彰显了青年党员的坚持和担当。给老人做核酸看到他们露出无力、抱歉及感谢的眼神时,她安慰老人:“这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是我们微生物工作者应该做的,我感到很荣幸。”她相信只有不断向特殊人群传递温暖关怀,方能携手共克难关。
黄柳娟:小小宣传员,筑建信息堡垒
自3月底封控以来,黄柳娟同志所在小区新冠阳性感染人数陆续增加,居委工作人手出现短缺,身为党员的她第一时间向居委登记报到成为志愿者,自此化身成为小区宣传员。她带着红袖章行走在小区,耐心劝导和疏散扎堆人群;实时更新小区阳性确诊、密接人数、转运、返阴人员居家情况,公开透明的简报缓解了居民的迷茫和焦虑。她坚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上海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线上线下微生物科研工作双向开展
微生物评价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分离保存了上千株致病菌。考虑到生物安全及用电情况,3月28号居家封控第一天,邵毅同志便远程沟通对9楼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使用登记,瞿洋同志则在单位化身安全员关闭了部分未使用仪器,叮嘱设备使用人遵守实验室使用规则,做到人走灯熄门关,确保实验仪器安全运转。
封控期间,微生物评价科室召开了集体会议,讨论今年的工作重点及疫情期间工作难点。有居家隔离同事提出因单位封控,部分微生物实验进行到一半无法继续开展,随着封控时间的一再延长,如不能及时完成余下实验则将浪费10多批次实验。针对该情况,身在单位的瞿洋同志和王静同学利用近2周时间完成了该同事余下的实验操作,守护了本次的实验,也解决了居家隔离同事无法开展现场实验的难点。
同时,微生物评价科室还组织了线上青年学术交流,各成员汇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内容及研究方向。本次学术交流吸引了兄弟所及兄弟科室的同志的参与,他们的积极讨论让本次青年学术交流获得深入探讨,取得圆满成功。
他们分散在上海各区,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坚信:必将实现最后的胜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