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综合信息>详细内容

我院“申香1513”等4项成果入选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来源:科研管理处 作者:刘娅琴 发布时间:2025-07-22 13:03:3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强化科技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支撑作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了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及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我院香菇优良品种‘申香1513’及“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两项先进适配技术入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节水抗旱稻‘旱优73’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其中,“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表现突出,连续三年(2023、2024、2025)获选为主推技术;“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继2023年后再次入选;‘旱优73’持续受到认可,自2022年入选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后,又作为特专型品种在2023年和2025年两度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08bb3707fcd24f17b64f39845d3af9bc.Jpeg

‘申香1513’是孢子杂交技术选育的香菇高多糖花菇品种,抗逆性强,耐高温;菌肉厚,菌柄短,菇质硬;易成花,裂纹深,所产花菇属于高等级花厚菇。近年来,通过与企业合作,‘申香1513’的栽培量逐年上升,已辐射至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河北、山东、重庆等地,并入选十堰市2024-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该品种2017年通过上海市非主要农作物认定,2021年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2c477b98a234ae19fdb54a182325ee6.Jpeg

‘旱优73’,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旱优73”作为节水抗旱稻的典范,在河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重庆、陕西八省引种,基本实现了我国籼稻区的全覆盖,年推广面积逾百万亩,是长三角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该品种已通过安徽、湖北、广西、云南四省审定,并在非洲的布隆迪、乌干达获得审定。2019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深受广大种植户的信赖和好评。

d597c9ffd14d4fd888b67f1e4068e8e0.Png

“香菇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技术”是针对香菇产业发展面临的规模迅速扩张与技术转型升级双重挑战,集成原料统一采购、菌棒自动化制作、环境控制发菌、生态化出菇为基础的新型香菇生产技术体系。该技术通过在香菇菌棒生产和培养阶段实现统一的集约化制棒养菌,后期出菇阶段结合各地生态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分散出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菌棒生产质量,促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适用于全国香菇产区进行推广示范。

 e11298cace734a859d62e883ae023b52.Jpeg

“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通过融合现代农机农艺栽培理论与技术,能有效提升杂交粳稻亲本质量,构建高效制种群体,调控制种父母本同步发育,实现杂交粳稻高质高效生产,解决了长期以来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水平较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杂交粳稻种源的高质量安全生产。该技术获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202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2025年被列为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已申报上海市地方标准。

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生产急迫需求,以粮油、蔬菜等作物为重点,编制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同步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旨在推进“四良”融合,充分挖掘良种良法增产潜力,把作物单产和质量水平提上来,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近年来,我院持续在新优品种、适配技术产出上发力,形成了一批适用集约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科技成果,为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筑牢根基,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贡献上海智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