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8月17-22日,第十一批上海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赴西藏日喀则开展智力支援活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与上海援藏前方指挥部组织。我院选派三名博士后(园艺所朱翠芳、作物所赵颖婕、生态所郭亚歌)参与本次对口支援服务,围绕设施农业、青稞加工、藏药种植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促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朱翠芳对接亚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重点服务集装箱植物工厂和日光温室生产。针对植物工厂光照不足、生产流程不优等问题,朱翠芳提出补充LED照明系统,并推行“先育苗后定植”策...
    2025-08-25
  • 2025年8月22日上午,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张超(合作导师:郑洪建研究员、潘俊松教授)出站答辩会在作物所顺利举行。答辩专家组由上海市作物学会王国忠研究员、上海市农学会吴爱忠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谭琦研究员、复旦大学罗小金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张中林教授组成。作物所副所长郑洪建研究员主持会议。答辩过程中,张超就其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鲜食玉米抗蚜性状的遗传解析与候选GDSL基因家族分析”进行了详细汇报,并逐一回答了专家提问。专家组经评议一致认为,张超在站期间科研成果突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
    2025-08-22
  • 7月17日下午,生态所组织召开所博士后开题及中期考核会,三名在所博士后徐成龙、郭亚歌、桂向阳分别进行工作汇报。会议由生态所所长吕卫光主持,所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会上,徐成龙、郭亚歌分别作题为“生物分子冠介导炭纳米材料去除土壤抗生素的效果研究”“基于多组学解析紫云英根域对稻田土壤壬基酚降解机制”的中期报告,详细汇报了在研任务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面临的难题及后续工作计划安排等;桂向阳汇报了“根际热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的博士后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
    2025-07-22
  •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传来喜讯,我院林果所博士后刘化禹、生态所博士后徐成龙成功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7批面上资助。刘化禹博士的研究课题《桃果实成熟过程中PpLOX2和PpLOX3动态调控C6挥发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聚焦于野生桃资源——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以甘肃桃独特的果实香气为切入点,围绕"代谢基础-分子调控-信号网络"的递进轴线,系统解析浓香型甘肃桃果实香气香型转变的调控机制。徐成龙博士以《基于生物分子冠的纳米炭表面修饰高效阻控土壤抗生素及重金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题,拟基于“生物分子冠”的概...
    2025-07-07
  • 2025年5月29日下午,我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郝海波出站答辩会在食用菌所举行。专家委员会由上海海洋大学潘迎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蔡润教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员等相关专家组成,潘迎捷教授担任答辩组组长。会议由院组织人事处专员陆仲明楠主持。郝海波就其博士后期间研究工作“大球盖菇高蛋白新品种的创制及氮代谢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仔细听取了汇报,并就研究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报告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在站期间,郝...
    2025-06-10
  • 2025年6月4日下午,我院博士后杨云尧出站答辩在林木果树研究所第一会议室举行。专家委员会由浙江大学夏宜平教授、复旦大学宋志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潘俊松教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员、上海辰山植物园黄卫昌教授级高工组成,夏宜平担任答辩组组长。会议由博士后导师杨柳燕研究员主持。       杨云尧就其博士后期间研究工作“百合鳞茎酚酸及皂苷生物合成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研究”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仔细听取了汇报,并就研究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与讨论。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报告内容详实...
    2025-06-06
  • 5月13-16日,我院生态所博士后徐成龙赴山东菏泽参加人社部第133批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本次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旨在为菏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智赋能,来自全国20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26位专家、博士后参加了此次活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党委书记沈水生出席并讲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臧伟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在菏泽市郓城县彭庄村,徐成龙博士实地考察了梦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现近50%的大棚中...
    2025-05-21
  • 3月14日,畜牧兽医研究所组织召开博士后开题报告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孙建和教授以及畜牧兽医所李春华研究员组成评审专家组,对博士后吕丽蕾研究工作给予指导。吕丽蕾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目标、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就研究目标、内容以及预期成果提出了建议和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吕丽蕾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扎实,选题符合实际,研究内容兼具科研创新性和产业应用价值。专家建议针对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难点,重点筛选利于病毒感染相关的宿主天...
    2025-03-17
  • 11月21日下午,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2024年度博士后出站答辩在3号楼410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博士后导师宋卫国研究员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戴家银教授担任答辩会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陈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程家高教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弘研究员、上海市食品安全技术应用中心彭少杰研究员担任答辩专家组成员。黄帝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由我院宋卫国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魏新林研究员两位导师指导。会上,黄帝围绕“水产品及养殖体系中新污染物筛查及典型新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工作,从“研究背景及意义”“新污染物的筛查研...
    2024-12-10
  • 近日,我院在奉浦院区会务中心第二会议室召开2024年度“卓越”博士后考核评议工作。我院7名博士后参加考核,考核专家组由人才工作局负责同志和高级专家组成。经博士后汇报、专家提问、博士后回答、专家组考核打分等环节,确定杨云尧、吕铎、郝海波、黄帝为2024年度院“卓越”博士后,杨柳燕、顾卫红、杨焱、宋卫国为2024年度院“卓越”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是科研创新中的生力军,我院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本次考核工作是我院印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沪农科〔2024〕9号)以来对于博士后研究人...
    2024-12-10
  • 11月21日,我所2024年度博士后中期考核在3号楼410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博士后导师宋卫国研究员主持。宋卫国研究员对在站博士后王丹赫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王丹赫博士围绕研究背景、进站以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主要就“养殖周期内中华绒螯蟹的微组织特征溯源因子分布分馏规律”及“通过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开展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鉴别”两部分进行了阐述。评审专家对王丹赫博士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在分析方法和模型选择方面提供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2024-12-10
  • 11月29日下午,林木果树研究所2024年度博士后中期考核在所第一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桃创新团队负责人、博士后导师叶正文研究员主持。李雄伟副研究员对在站博士后刘化禹进站后开展的具体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刘化禹围绕进站以来的研究方向、具体内容、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就“黄桃果实风味品质形成机理”及“桃果实果香型香气物质合成机理”进行了阐述。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肯定了刘化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叶正文强...
    2024-12-04
首页 1 2 尾页 共24条信息/共2页 转到第